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服务成都、成都服务”的办学定位,精准对接成都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的现实需要,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服务成都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1年8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立项为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学院依托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文旅产业发展更高要求的高素质文旅技术技能人才,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产业能级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团队聚焦数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建成一支师德师风高尚、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学创新团队”为总目标,强化成员教学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双核心”,通过“叁阶四进五能”的教师能力提升路径,校企协同、专兼结合,创新形成“党建引领、‘四化’联动、互促共长”团队建设模式。
党建引领,创新“党建+专业群+创新团队”的工作模式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将创新团队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建设规划,制定《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公司实践管理办法》《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考核办法》,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校院联动定期开展团队建设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团队建设和教师个人年度绩效考核中。
推进“结对共建”,形成“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模式,2021年5月18日,举办四川航空空保支队二大队党总支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党总支联合党建交流暨英雄机组进校园活动,与“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四川航空公司“3鲍8633”航班机组开展结对共建,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赤橙匠心”党建品牌,建成“赤橙匠心”党建工作活动室,创设教育初心使命文化墙、虚拟现实党建体验区、红色精神文化墙。
实施“对标争先”,文旅学院教师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育人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文旅学院获批四川省“叁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获评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集体。
“四化”联动,形成“资源+协作+开放”的运行机制
集团化运行,推动团队协同共进。搭建“开放、跨界、互利、共享”的团队平台。先后牵头成立成都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四川省文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旅游饭店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优势互补的校校协作长效机制和供需适配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共建旅游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解决文旅公司一线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学校与行业公司深度合作,共育人才、共建共享资源,形成学校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标准化应用,强化团队内涵建设。对标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引入职业岗位标准、技能竞赛标准、“1+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创新团队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标准、课程标准、技术技能标准等修(制)订工作,强化产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的融会贯通,共计参与28项标准制订,构建起具有产业特色的创新团队建设标准体系。
数字化赋能,推动团队教学改革。引入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布局四川省高职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数智文旅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数字文创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新一代智联教学环境升级,开发数字化商品展示搭建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软件20余个,指导教师在学习环境创设与优化、学习资源生成与聚合、学习活动设计与监测、学习评价实施与反馈等方面借助智慧教学软件进行创新。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梯队,构建层次清晰、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
国际化合作,拓展团队辐射通道。团队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库内奥艺术设计学院”为载体,融合中外优质教学资源,创新转化形成中外合作特色教学资源,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文旅融合、双线并行、中外合作职业教育标准建设》获评四川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依托“熊猫工坊”特色国际品牌,建设中意、中泰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利用“平台+项目+资源”的方式,推进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项目国际化,吸纳16名境外高校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文化研习,团队10人次赴境外留学(访学),20项教学标准被境外院校采纳应用。
互促共长,形成“头雁+强雁+群雁”的教师发展“雁阵”
采用“头雁带飞、强雁护航、群雁竞飞”的方式,实施“名师引领计划”。教学名师领航,联合中高本兄弟院校,建成旅游管理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6个教育教学研修平台;学术带头人领航,联合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建成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等4个科研平台;技能大师领航,联合文旅行业公司,建成省级导游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导师领航,联合成都市新津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部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公司,建成3个数旅融合、文旅融合教师实践培养培训基地。
实施“师徒结对计划”,根据《团队成员能力建设及考核评价标准》,采用“过程性+阶段性”“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团队教师能力和专业水平开展评价,形成《教师能力培养及建设分析报告》,提供教师能力提升精准画像。依据画像,定期调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结对帮扶”方案,全方位帮助教师提升个人能力。
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与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智慧旅游公司紧密合作,为团队14名教师提供旅游文创策划师、项目运营、课程研发等实践岗位,提升团队教师“双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期内,团队教师深入公司一线实践锻炼时长达6个月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90%。
实施“同伴互助计划”,实现团队教师学科融合。通过同备课程、同训技能、同研课题,促进教师实现个人与团队共成长、共提升。建设期内,团队6名教师实现职称晋升。团队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得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一等奖等9项;1名教师成长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省级项目获奖5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