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东营职业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工作机制,栽下适宜人才发展的“梧桐树”,吸引人才、留下人才、厚待人才、培养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广纳贤才,汇聚学校发展新动力
“能回到家乡,又能学以致用,我感到真的很幸福。”徐玉凤是去年暑期入职学校的90后博士。她是东营本地人,博士毕业后原本想去一线城市发展,但被东营职业学院极具吸引力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所打动,选择留在了家乡。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需求,深度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创新引才工作机制,从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模式,实施“四方共用、四台共建、四向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机制,打通政府、学校、县区、公司、人才集团的引才通道。
学校先后与山东省黄叁角农高区、东营区签署联合引进培养使用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实现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在数据应用、服务协同、共管共用等方面协同发展,凝聚更多引才力量,推进校区、校企联合开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2024年,学校承办了“博士英才访东职”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博士参与,搭建起学校与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学校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就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
学校积极参加“‘黄河入海·才聚东营’哈尔滨、北京、上海招才引智高校行”,进一步加大对省外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东营就业创业。2024年,学校成功引进博士3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
精育良才,提升学校人才含金量
育才如栽树,需要后天精心浇灌与悉心培育。为助力高层次人才本地化发展,学校支持他们到政府部门、科技园区、公司等挂职锻炼,进一步拓宽人才成长路径。学校设立博士基金,为刚入校任教的博士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项目启动。
“非常感谢学校对我们的项目给予全方位支持。”石油化工学院博士吴肇伟说道。他与博士张焕筹建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实验室目前正在调试阶段,预计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持续实施“名师领航、名匠接力”团队培养计划。设立“叁青工程”工作站,组建由培养导师、联系服务团队、校内外顶尖人才、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构成的咨询专家库,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一人一策”全周期、个性化支持,进一步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出台“教师海外研修计划”,设立专项经费资助高层次人才赴海外高水平大学交流访学。
进校门,下公司,博士成为推动学校与公司融合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学校实施博士共育计划,提升博士教科研能力,实现高端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着力建设一支道德修养好、业务素质硬、专业水平高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队伍。
厚待英才,激发学校人才内驱力
稳定人才队伍,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研成果产出,学校重视机制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升综合实力与声誉,实现长远发展。
为此,学校不断完善并落实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职称职务破格晋升机制。开通人才职称晋级绿色通道,青年科技人才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承担相应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任务,即可享受“在校工作满两年,符合基本条件,考核合格,根据上级文件,通过绿色通道聘任‘副高级’职务”等相关待遇。
学校积极拓宽人才职务晋升渠道,青年科技人才在校工作满一年,符合政治条件,考核合格,按照干部选聘程序,可聘任为“正科级”职务;对于有一定管理经历或者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博士,由学校聘任为二级学院院长助理,参与教学或者科研管理。
学校着力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健全人才服务统筹协调机制,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努力做到贴心服务、靠前服务、跟踪服务。建立校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及时了解高层次人才发展动态。延伸人才服务链条,积极对接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落实人才安居、子女入园入学、家属安置等工作,努力让高层次人才能够精心教学、专心科研、潜心育人。得益于学校以及全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与认可,更多博士扎根东营。
筑峰聚才,打造学校人才强磁场
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师资水平,优化了人才结构,激发了创新活力,增强了学校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教师陈壮壮、张焕等人深入初心(东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青岛超瑞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针对公司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承担公司横向攻关课题,按照公司需求开展科技研发,切实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实现校企共享科研成果。
不少博士带着公司实践经历走上育人讲台,以“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身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带入课堂,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许明等人依托东营市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交叉研究重点实验室,创办心理咨询公司,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一站式心理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提升学生实践技术技能水平。
2024年,学校2名教师入选“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12人入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联合山东合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数据开放创新应用(教育)实验室”获评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盐碱地现代农业专业群11名博士入选黄河叁角洲盐碱地国家级农高区院士工作站团队。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培养大国工匠的能力,助力端牢能源饭碗和粮食饭碗。”学校党委书记杜振波说。
(作者单位系东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