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张集中专”)大力谱写“扩容、提质、升格、强服务”四大篇章,农业类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呈现出产教双向赋能、共生共荣的发展新生态。
“扩容”:凝心聚力,绘就学校发展新蓝图
张集中专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铜山县张集农业中学,学校建在张集镇二陈村东的400余亩学农基地上,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学校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危机。校长滕道明上任后,张集中专历经3年的发展,在校学生从原有的3000人增至7000余人,校长带领师生一起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张集中专积极扩大师生规模,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建设实训楼,主动引企入校,推动专业与公司深度融合,并与本土品牌公司合作开设农业机械专业,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培育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现代农业专业获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优质专业,60余亩的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先后获批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智慧农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入选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提质实验基地建设名单。学校依托实训基地,推进项目实施,打造集教学、生产、科研、创新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并交出了育人育才的合格答卷。
“提质”:匠心琢玉,展现学校教师新风貌
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张集中专的教师队伍建设也迈开了新步伐。一是深耕课堂,二是提升学历,叁是晋升职称。学校研究制定了公司实践、专业培训、学历提升等一系列教师成长激励政策,邀请江苏省内外的教育专家开展培训活动,以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搭建骨干专业校企专家工作室,锤炼了一支既能在校教书育人,又能走进乡村服务“叁农”的“亦师亦农”农业师资团队,实现“教育教学名师、生产经营师、技术推广师、项目开发师、农技培训师”“五位一体”。团队包括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等,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
“升格”:精心谋划,打造校企融合新场域
学校以创建五年一贯制高职学校为总目标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从校内到校外,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张集中专因地制宜,构建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学校和公司两个场域交错交替进行学习,为学生创设成长成才、德技并修的优良条件。
打造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田间地头,通过模块化设计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接受专业训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同时,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引领,将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构建全产业链融合的课程体系。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构建涵盖农资供应、农业生产、农产物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集“课堂、实训、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农业全产业链的运作和管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江苏凤凰知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多门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微视频、课堂实录等资源;联合河海大学博士工作站,开展教师数字化技能提升及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强服务”:爱心助农,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张集中专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为宗旨,开展常态性“为农服务”活动和铜山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组织专业教师和青年志愿者有针对性地编印农业科技知识小报,利用农闲时间到集市上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业教师下田进棚,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种植情况,当场解答农民疑惑,“零距离”为农民服务;建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向农民宣传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为农民现场诊断农作物病情并给出解决方案。学校把农业科技的种子撒向苏北大地,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张集中专先后获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新时代新征程上,张集中专砥砺前行、精益求精,将继续朝着“万人规模、高职层次、公司满意、群众认可”的美好愿景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