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高质量“工匠型”人才

作者:鲁珊珊 张彬 赛恒吉雅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5-04-03


依托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区域优势,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以下简称“电气工程系”)勇担时代使命,秉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理念,与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携手实施“电力工匠班”人才培养,创新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培养了一批电力领域的“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人才和技能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育训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系整合行业资源,联合70多家电力类公司及院校成立现代能源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集“组织化、实体化、多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新机制。锚定电力运维核心岗位技能,校企共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双元”绘制岗位能力图谱,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课程模块,做到“岗课对接,以岗定课”。通过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教学任务设计,全面优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推进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合,将证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考核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精准匹配。

电气工程系系统构建“校—省—国家”叁级大赛体系,做到“课赛融通,以赛提技”。依托公司创新研发项目,将“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嵌入实践课程教学,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与实训项目,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电气工程系学生获创新创业类国家级奖项30余项,获技能大赛类国际级、国家级奖励20余项。

校企协同创新 打造“四双四师”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系采用校企人员双向交流、互兼互聘、柔性引进,在大量聘请行业公司高端、高技能“双高”人才的基础上,在校内形成良匠名师引领的“四双四师”教师团队。“四双”指建设“双师、双岗、双能、双创”的教学团队;“四师”则是打造“教学良师、公司培训师、大赛指导师、技术服务师”产教服务团队。

电气工程系完善教师公司实践和公司人才到校兼职任教的双向常态化机制,选派骨干教师赴公司进行实践锻炼;紧密对接电力产业发展新业态,参与老化电气设备改造、风电装备关键部件科研创新等项目,将公司先进的生产流程转化为实践教学,推动课程项目化改革,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深度融合。依托国家职业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承担公司课程教学任务和实践课程导师,校企共同修订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50余个、配套教材10余部,充分展现教师团队的高水平专业素养。

集聚优质资源 建设共享型一流实训基地

电气工程系围绕“电力工匠班”人才培养目标,集聚校企优质资源,打造集教学、培训、取证、竞赛、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一中心一平台两基地”区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校企共建国家级智慧电力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和储能侧四大核心场景,配套50多个典型实训任务,形成“虚实联动、功能互补”的协同体系。

电气工程系推动校企协作,打造“双基地、双导师、双课程、双证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内外2个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突出单项技能和综合实训,校外实践突出岗位实践和职业实践;学生培养全程突出校企双导师作用;“双课程”指校内课程与课程化的公司实践;“双证书”指毕业生取得学历证书和高级工证书。

通过探索与实践,电气工程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考核目标明确的“电力工匠班”培养标准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为区域“工匠型”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思路和成功范例。近3年,电气工程系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400余人,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等取证率达80%,毕业生就业率达98%。

未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奋力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