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坐落于“中国航空城”西安阎良,位于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是一所具有“军工”基因的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一流高职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建校60余年以来,学院秉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点,突出航空办学特色,服务航空产业发展。“十叁五”时期,抓住“优质校”和“一流学院”建设契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出了“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的“叁融”发展战略。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航空专业群平台,助力产教融合
1.融合专业特色,聚焦航空产业
对接航空产业链,建立完善的专业体系是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一是创建航空特色二级学院。学院凭借自身特色紧跟航空产业链发展趋势和需求,结合专业结构和体系构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设立了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管理、通用航空等10个二级学院,并结合实际建立二级量化考核体系,推进两级管理改革,突出了二级学院在航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开发航空新专业。依据区域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航空新专业,不断提高学院服务航空产业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18年,学院开设涵盖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材料及空中乘务等特色专业20多个。无人机应用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航空遥测与技术测量专业的开设,填补了国内高等职业院校该类专业的空白。叁是拓宽服务面向。逐步扩展服务面向,由主要服务部队逐步扩展到民航、通航等领域。持续开发新专业、建立专业退出机制,规范专业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2.搭建对话桥梁,密切交流合作
一是加入航空行业组织,相互协同发展。学院先后加入了陕西航空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及航空教指机构等组织,与航空产业、公司共谋建设发展大计,增进了解、互通信息、共赢发展。二是组建陕西航空职教集团。由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主要由行业、公司、院校及科研院所等52家单位组成,建立了“一会一处一委”和“一会一主题一论坛”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密切合作交流。叁是发起国际航空职教论坛。紧盯全球航空产业发展,2008年,学院与基地管委会合作,联合国内外航空职业教育界8家单位发起举办“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建立了国内外航空产业与职业教育对接对话机制,共同探索航空职业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3.合作共建平台,提升社会服务
一是合作共建“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按照“共建、共享、共管”的原则,学院与航空基地共同打造集航空科普、航空旅游、爱国主义教育、航空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合作基地。航空科技馆已成为航空产业基地招商引资、当地政府部门对外宣传以及航空旅游的重要平台。二是合作共建“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学院与基地管委会签订了联办“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协议,旨在优化航空基地人才服务体系,促进航空基地“教育功能区”的建设,为航空产业基地提供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叁是合作共建“众创空间”。学院和基地合作在基地孵化器中联合共建“众创空间”,已入驻师生创办的公司8个,以该众创空间为主体申报的2018年西安航空基地支持众创载体建设资金项目获批,鼓励和吸引更多创业项目在众创空间落户。
4.创新合作机制,强化校企合作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为了使学院与公司、教学与实践能够深度融合,达到“1+1>2”的效果,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处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及时将更新的教学成果与公司需求对接,完善学院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实施引企入校。公司入驻学校可以为学校培养人才、科研投入带来强有力的保障。学院先后与西安德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国一四维航测遥感公司等单位签订引企入校合作协议,公司投入资金共计约3000余万元,形成了“校企共建、人才共育、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叁是实行订单培养。近五年,学院与空军航空维修公司、中航工业、中航发、民航公司等开展深度合作,共成立“新科宇航班”等各类订单班60余个,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四是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学院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2工厂、5720工厂及大船集团等公司签约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于2019年5月,与昆山经济开发区人社部门、在昆相关公司组建了“昆山学院”,开启“师徒制”试点运行的新局面。事实证明,现代“学徒制”的设立能够使学生将知识与实践融合,使抽象的理论课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五是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目前,与学院长期合作的公司达200多家,既促进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多专业性的人才。同时,学院还出台了教师参与公司实践的管理办法,与公司共建了一批教师实践基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参与公司实践、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紧跟航空基地发展,组建航空职教联盟,强化校地融合
一是紧跟航空产业基地发展。2018年,学院与国家航空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开放融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宗旨签署了升级版战略合作协议,在员工培训、科技研发、“双创”教育、航空旅游以及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了适应本省航空产业战略发展的现代航空职教体系。二是组建中国航空城职教联盟。以航空实训教学大楼、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等为契机,加大开放融合力度,探索建立区域职教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由政府牵头,学院作为发起单位,联合区域内的另外7所职业院校、公司及事业单位,成立了中国航空城职教联盟,形成了区域内航空产业、公司、学校“抱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学院还与阎良区合作共建“公司家培训学院”,为地方公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叁是与区域内知名航空公司深度融合。抓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工学院改革的契机,2018年4月,在阎良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与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联合办学协议,共同打造学院的东校区。以此为合作范例,学院将逐步与区域内其他知名航空公司开展深度合作,谋划建设“厂中校”,进一步突出学院在区域内航空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传承航空文化。长久以来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不懈探索航空职教文化发展的新路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产教融合为主线,航空文化为引领,军工文化为基础,CIS战略为抓手,打通校地文化围墙,实现校企文化对接、融通。在学院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表现层融入与航空文化及军工文化要求相对应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要素,形成了文化育人的新模式。
传承军工基因,与军队协同发展,推动军民融合
一是学院打造校内军校。目前,学院是空军、陆军直招士官的定点培养院校,2016年,成立了士官学院。总体目标是把士官学院建设成为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条件优良、特色鲜明、与部队紧密衔接、深受部队欢迎的士官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正在扩展军种,加强与部队院校的密切合作,提升深度融入部队的能力。二是军队支持学院发展。主动与部队加强联系,跟进服务,赢得了部队的支持。空军先后捐赠了30台飞机发动机、10架飞机,并与学院共建了飞机发动机实训基地和机体修理实训基地,捐赠设备价值达4000余万元。叁是学院支持军队发展。建校以来,累计为部队培养数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还与部队签署合作协议,为入伍军人及退伍军人开展技能培训,全力支持部队工作。2018年11月,学院参与了阎良航空城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大会,并成为副主任单位。四是学院传承军工文化。通过国旗护卫队、士官学院、军事体协等团体在校内外广泛传播军工文化,还成立国防教育办公室,建立了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在校生应征入伍宣传工作,创设军政助理岗位,把部队优良传统和作风辐射到全体学生。五是初步形成“一主两副叁基地”模式。“示范基地”旨在以士官培养为主体,以现(退)役军人的培养培训、航空军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为副翼,建设高素质技术技能培养培训基地、军民技术创新与教育资源转化服务基地、区域国防教育与动员基地,探索形成“一主两副叁基地”模式,打造航空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明显、育人效果显着的职业教育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门为学院颁发了“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誉奖牌。
以“产教融合”为主体、“校地融合”和“军民融合”为两翼的“叁融”战略是新时期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叁者之间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学院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不断深刻践行“叁融”发展战略,航空特色职业教育类型彰显,已经初步形成了与部队人才培养相对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纵观学院多年发展历程,切身体会到立德树人、航空报国是立校之初心,服务航空产业、区域经济和部队现代化建设是立校之使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立校之旗帜,跟进航空产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立校之根本。学院将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实施“叁融”战略,切实提高服务航空产业与区域优势主导产业能力,为我国航空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