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面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行动,通过加强就业工作制度建设、举办就业招聘活动、强化线上就业服务与指导等,全面落实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5月,不少学生已经找到满意的工作。这背后是学校蹚出一条新路子——“定向委培班”。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振陆说:“学校致力于探索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蹚出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路子。”
----------------------------
优化人才供给:首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许同学是学校“昆山班”2020届毕业生,将在昆山淀山湖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在学校学习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定制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她说。
“昆山班”是昆山市政府和苏州农职院合办的“定向委培班”。近年来,学校先后与苏州太仓市、昆山市、常熟市、吴江区等地方政府合作招生,开展“定向委培班”。
对学校来说,以往农业专业学生存在专业学习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存在学校产教相对脱节的难题。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学校经过研究后形成共识:教学必须面对市场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太仓、昆山、常熟等地合作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订单班,首批定向培养的205名毕业生,已在所属村镇、农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
教学,从千篇一律到因地制宜开始变化。太仓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太仓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高,在商定课程设置时,他们主动要求“太仓班”必须有全套农机操作的教学。此外,太仓还在招生条件、资格认定、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保障太仓班的人才培养,并对就业进行照顾。
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破解涉农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高素质农村人才短缺的叁大困境。
其实,订单班只是学校进行校地合作创新的一个缩影。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不断延展,形成全链条的培养模式:教育主体,青年学生学农爱农的职业养成、农业经营主体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和农业生产者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培养路径:校地联合定向委托培养、农民社区学院订单培育、田间课堂专项培训;教学场景:以学校为总院,农业示范园区(园中校)为分院、生产基地为教学点的农民社区学院网络体系。
升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升级
如今,学校人才培育的“苏南模式”正在升级:学校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领先公司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职业院校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探索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以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围绕该目标,学校动作频频:校企共同打造育人双主体、实训双基地、教学双导师、技能双证书、考核双评价。同时,学校与公司、实训室与基地、教师与师傅、专业与产业、学生与员工“五双五对接”……
此外,学校与行业领先公司合作,做大天途无人机、京东物流等公司现代学徒班。2019年12月经京东集团面试筛选,30位同学签订了初步就业意向书,组成了首个“京东班”,公司导师已开始驻校培养。
另外,学校的育人工程不仅聚焦于现代农业,而且关注传统文化。在苏州,一些传统园林营造技艺,如今正面临着断档失传。而学校扎根当地办职教113年,其园林专业最早可溯源于1912年园艺科,关注到问题后学校立即行动。
2013年,学校联合江南地区7家大型综合性园林公司,成立“江南园林”特色班。教学方式上,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合作式教学法,推行“筑园塑人”模式的项目化教学,依据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增设了18门古建筑营造课程模块,校企联合培养新时代“香山帮”工匠人才。
“现代师徒制”一下激活了人才培养的“一池春水”。2019年,学校的4位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国家林草局技能大赛中双双获得一等奖。
激发教学活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标配
今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中,在列入榜单的全国1438所高职院校中,学校位居全国第五位,江苏省前列。
过去一年,学校新增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新增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人;新引聘非遗技艺传承人、产业教授、能工巧匠、客座教授等20余人。
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成标配,“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提升至88.90%,园艺园林师资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尽管成绩斐然,但学校仍旧坚持以教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践行“教产岗位互通、专兼教师互聘”双师培养模式,不断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数据和信息来源: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