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评选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以优秀成绩高质量建成“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7年被评选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一路走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职教报国兴市的征程中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华美的诗章。
职业教育是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连、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类型。围绕打造高质量的高职教育资源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职业教育龙头,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抢抓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重大历史机遇,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服务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了“德职智慧”。
产教共舞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生活照护室内,负责实训的刘曼老师正在给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讲解卧床老人的翻身知识、原则和技巧。周边的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一丝不苟地实操,用心反复练习,这是学校养老服务专业的实训场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医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学校分析区域老龄化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及趋势,组建健康管理学院,由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同光同志兼任院长,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培养高素质医养技术技能人才。
德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自古就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是北京的南大门、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也是山东省距离北京很近的地级市。为服务区域交通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动车组检修技术等专业,构建起与区域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交通专业体系。
学校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粮食工程技术2个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2个专业为国家级别骨干专业,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物流管理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2个专业为“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群为省级示范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省部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
德州市投入4亿元支持学校建设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以此为契机,学校着眼山东省“十强产业”、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541”产业体系布局,充分发挥“中国太阳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功能糖城”等产业优势与特色,紧跟新产业、新技术、新动能发展的节奏,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等11个专业,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十大专业群,形成“2+4+4”的专业群整体发展布局。
德能育人
促全面发展多样出彩
学校地处德州,以德闻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德尚能、敬业乐群”校训,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提出了“德能”文化概念,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能”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德能”文化为内核,以技能大赛、文体活动、校园环境为实施路径的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被评选为“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并被推荐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评选。
学校聚焦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电气工程系团总支被评选为“2019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发挥区域文明高地作用,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特教中心、农村、社区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乡村振兴,学校被评选为省级文明校园提名学校。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育互动”,构建大赛常态化机制,广大师生练就过硬技能,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技压群雄、取得骄人战绩。近年来,学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43项,其中国家级别一等奖25项。2018年、2019年在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总成绩冠军和第叁名的好成绩。2019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的总成绩位居1400余所高职院校第68位。
在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学校获得4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总分列山东省各高校首位,“德能绳动”花样跳绳队获得全国联赛总决赛3个冠军、4个亚军。仅2019年共有860余名优秀学生、260余名优秀学生干部等受到表彰,4100余名学生获奖助学金。
在坚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为部分学生开展免费专升本培训,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校194名学生通过专升本被青岛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录取率为42%,与2019年相比专升本人数增加101人,增长率为109%。学校汽车工程系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3+2”专本贯通班学生,经过3年专科学习和两年本科学习,于2020年7月顺利毕业,均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4名学生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校企合作
增强就业创业硬实力
依托山东省骨干职教集团——德州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与429家公司、39所学校、13个行业协会开展深度合作,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与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学院”5个,办学经验得到推广。牵头成立“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职教集团”,引领山东省太阳能行业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持续动力,学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向优质就业转变,毕业生提前被公司“预定”,深受首钢集团、中储粮、益海嘉里、青岛四方机车等大型公司好评。2019年,4718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业率达到99%以上。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做好公司用人需求摸底调查工作,精准推荐给2020届每一名毕业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并做好跟踪服务。2020年1月,150名2020届毕业生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顶岗实习协议,11名2020届毕业生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实习期满后被公司全部留用。截至目前,学校2020届毕业生92%已顺利就业。
近年来,学校联合行业龙头公司、领军公司等,共建一批集人才培养、公共实训、技能大赛、职业培训、创新孵化、资格认定、生产性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目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54亿元,校内实训基地26个,校外实习基地271个。拥有“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别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别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投资2.92亿元建设德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学校实习实训条件跃居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学校还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公司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成“平台—团队—创新”叁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校企命运共同体。
校地融合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德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承载着“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定位。学校聚焦服务公司、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主题,对标职教高地建设要求,确立了社会培训、科技服务和引导毕业生在本地就业3项工作重点,并出台激励政策,取得显着效益。
学校积极开展“大培训战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济南省会经济圈、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和新型工业化强市3年规划,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与德州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优势,开展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培训,年均培训2.6万人次。2020年学校为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的新入职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225名员工开展岗前培训。据统计,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学校共开展各类培训5000余人次,为鲁西北振兴贡献了“德职力量”。
学校实施“科技服务战略”,为产业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解除后顾之忧。依托落户学校的“德州创新创业大学”项目、全国“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德州市公共实训中心项目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公共技术转移中心”,与德州科技机构、中科合美(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共建“产教融合研究院”。“面向医疗器械射频电刀肛肠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顿窜骋齿-滨型光纤器件测试设备”“无人值守换热站应用程序”“智能婴儿床”等先进技术助力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学校还为德州扒鸡集团、梁子黑陶、中椒英潮公司等地方知名公司开展品牌策划、电商营销等服务,为公司创造效益1.3亿元。
职业院校学生是先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为把先进的生产力留在德州,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推介本地公司,先后联合松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有研集团、齐鲁制药集团等公司设立订单班,40%毕业生留在德州就业创业,让德州新动能增添了“德职色彩”。
当前,学校正积极争创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国家职业教育“双高校”,努力向特色鲜明、全省优质、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迈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