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李凌走访脱贫攻坚帮扶群众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使命 遵职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职业教育责无旁贷。遵义职院牢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专业、智力、科技、人才四大优势,2013年以来,学院累计协调各类资金、项目、物资近600万元,以建设阵地、夯实基础,技术培训、发展产业等方式助力地方脱贫摘帽,探索了贵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遵职模式”,帮扶工作得到省、市高度认可和社会一致好评。
党建引领 画出脱贫新画卷
学院党委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围绕抓好扶贫促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理念,坚持讲政治,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发展促学校改革创新。
挑起担子齐心干。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构建起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部门领导、扶贫干部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党员驻村推动“党建引领”、特色专业构建“产业引领”、学生资助实现“就业引领”的全员全方位脱贫攻坚帮扶。
深入村子精准帮。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先后多次率队奔赴帮扶点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制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帮扶对象正安县桐子坪村与风冈县黄荆村的自然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状况展开深入调研,对现有土地进行规划,分析地理和适应种植情况,确定发展产业,选派农作物种植及畜牧等相关专业教师开展田间技术指导。
夯实堡垒强支部。学院在帮扶工作中探索出了“党建+狈”模式(“党建+宣传”聚民意,“党建+阵地”强组织,“党建+走访”察民情,“党建+活动”拢民心,“党建+项目”惠民生,“党建+产业”促增收,“党建+培训”提民智,“党建+助学”圆梦想),规范帮扶村的“叁会一课”,成立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切实将党的组织力量嵌入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之中。
厘清路子盯紧干。开展了对于脱贫攻坚、精准帮扶的大学习、大讨论,提出以党建引领、地方所需、职院所能的帮扶工作思路,形成了人人参与脱贫攻坚、人人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画出了遵义职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画卷。
六措并举 凝聚合力勇争先
危难面前看党性,关键时刻显担当。面对人少事多、财力紧张的两难局面,学院提出“两抓六硬”工作思路。
抓党建帮扶点精准工作,助帮扶村脱贫摘帽;抓校内学生资助到位,学业有成,就业有路。
抽硬人、硬抽人,学院党委提出困难要克服、脱贫要担当,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选派8名优秀同志分赴4县(市)7镇(乡)8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拿硬钱、办硬事,投入帮扶经费454万元,协调其他经费130万元,帮助地方建产业强基础;建设村级活动阵地;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法治、送科技等各类活动。
有硬核、硬支持,在校园开办“校农结合”超市收购农副产物,并在抗疫期间支持口罩和化肥地膜等帮助复工复产,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学院党委高度关心和支持一线扶贫干部,按照组织条例,进行了大胆的提拔和使用。
四轮驱动 智志双扶斩穷根
扶贫必先扶智,治贫必先治愚。学院党委围绕人才、助学、智力、专业四大优势,盯紧入校、出校两个关口,狠抓就业、创业两个环节,兑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遵职承诺。
人才优势沉下去。一人驻村,全员帮扶。针对学院的两个帮扶点开展法治、农技、志愿服务下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100余次,培训农民5000余次。同时服务全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组织学院专家团队提供产业和技术服务,邱宁宏、郑宇、王勇、肖贵榜、邓卫喜、杨玉能、覃成等多位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授课,广泛开展“扶志、扶智、扶能”技能培训,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和贫困群众学习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及时补齐老百姓的“技能短板”,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指导全市各贫困县发展中药材种植2000亩、白茶2500亩、辣椒3200余亩,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科技搭台、产业致富的新路径。学院近300名有志学子响应号召,通过“叁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途径扎根基层,服务农村。
教育扶贫不放松。学院党委坚持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的校园彩虹文化育人模式,大力实施大手牵小手的校内关爱工程,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开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通道、发放受疫情影响严重学生专项补贴、7类对象减免学费等具体工作,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017年以来,向精准扶贫校高职学生2127人兑现资助资金319.05万元,并为247名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4.7万元,为1891名高职学生减免学费189.1万元。学院打开大门为贫困地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就学提供政策和奖学金资助,先后与全市10多所中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让400余名贫困地区的中职学生顺利进入学院接受技术技能提升学习。通过与百余家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做好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就业率高达90%以上,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职业院校脱贫攻坚目标。
智力优势强基础。立足遵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产业发展需求,参与全市千人技术服务团队,加大农业技术、职业技术人才与就业培训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持续为全市贫困地区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培训。学院现建有5个国家级别培训基地、3个省级培训考核基地、6个市级培训中心。在12个县(区、市)建有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针对贫困县贫困户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达3万余人次,颁发各类岗位证书8000余个。开展残障人员焊接、按摩等技能培训,让200余名受培训人员增强了生活自信,拓宽了就业渠道,减轻了脱贫攻坚兜底压力。
专业优势练内功。打通专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把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科技优势真正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推进器,以创建国家“双高”院校和“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建设为契机,围绕全省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推进专业对接产业、专业对接市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山地生物资源开发与运用工程中心,开展了林下养鸡、黔北麻羊等课题研究,与农业产业领军公司合作,对接前沿农业技术和市场。牵头辣椒、竹产业人才培养,组建科技服务团队,为全市做好脱贫攻坚技术支撑,服务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建设“附属动物医院”“遵义中华工蜂工程中心”“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正安生猪产教融合基地”等与产业密切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一批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被优先选拔参与中心的日常运营,实现技术技能教育与就业创业的同步培养。
精准扶贫,功在不舍。精准脱贫,志在必得。用真情,真扶贫,遵职人的付出,换来的是累累硕果。2020年,学院党委和“挂帮”的桐子坪村党总支双双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学院在全省定点扶贫考核中,是全省教育系统6所高职院校中遵义仅有的获得“好”等次的高职院校,多名党员干部获得省市表彰,一个党总支获得市级表彰。王永生、经有林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张劲平、贺承国分别获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和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个人表彰。现代农业系党总支获市级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称号。“党建+狈”模式扶贫经验入选清华大学首届乡村振兴论坛典型案例,在全国职教扶贫联盟作经验交流。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是政治责任与担当,也是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的客观要求,遵义职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以更大决心、更精准举措、更过硬作风,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并通过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来推动学校后发赶超,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作为革命老区的职业院校,为遵义这片红色大地洗去贫困色彩奋力前行,浓墨重彩书写了脱贫攻坚贵州战法的遵职篇章。立德树人育栋梁,产教融合惠民生,扎根基层战脱贫。在新时代长征路上,遵义职院将继续牢记初心,感恩奋进,为决战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