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校”建设单位,已站在了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思政育人机制改革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为学院“叁全四维”育人体系(“叁全”即全员、全程、全方位,“四维”即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线上线下、校企社融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叁全四维”育人体系中融入了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育人、劳动育人、“互联网+宣传”育人五大育人工程,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为做好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把牢办学正确方向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要具体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学院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在事关根本问题上始终能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强化政治属性成立思政党组织,组织开展好集体备课、调研、实践、学访、科研立项等工作,为思政教育部人员搭平台、压担子,最终出成绩、有效果。此外,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组织开展每学期8课时的形势与政策课,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聚焦学生关心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答疑解惑,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二、配齐配强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立足自身实际,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并全面实施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搭建叁级培训体系,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和评聘制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定期举办思政公开课大赛,以思政大赛为契机,以科研建设为桥梁,进一步提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按照“八个相统一”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1—2名思政课名师,开设1—2门思政类选修课程,搭建2—3个思政课实践研学基地,建设100门融合课程思政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一师一优课”建设,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协同“筑渠、种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生社团、特聘教授、管理人员五方联动机制,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课程覆盖与思政育人的全员化。
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文化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化学院文化生态建设。紧贴行业特色,融入公司文化,凝练专业精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津地域文化、非遗传承以及现代高职精神等元素,贯通实践文化、环境文化、创新文化等环节,系统探索“文化育人”培养途径。开展“弘扬爱国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系列活动、学生素质教育养成月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系列主题宣讲和德能大讲堂系列活动,为学生讲述工匠精神。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榜样;进一步完善超级校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专栏,以校风、校训为核心,建设道路、景观、楼宇等育人环境,打造轻工特色生态文化,形成具有轻工特色的“一院一品”育人品牌,全面提高文化育人软实力,彰显轻工文化个性。
四、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接地气,更好入心、入脑。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落实思政工作九项举措》《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学分考评制度》《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将思政类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考评制度,深化了新时代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设立“鲁班工坊”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新时代·实践行”系列活动,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成效显着;以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作为红色教育场馆,创新体验式思政教育方式,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着力把“鲁班工坊”打造成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结合网络思政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建设校内实践活动基地10个(含1个劳动基地),与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5个,形成第二课堂,打造标杆式校外实践基地活动模式。
五、落细落实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设立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建设一个劳动基地,建立劳动文化长廊,设立劳动月,开发一批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充分利用“鲁班工坊”思政育人铸匠魂项目,将职业技能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与理想信念教育、“四个自信”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劳动教育“轻工”品牌。
聚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学院“叁全四维”育人体系必将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定能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