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六方协同 德能兼修 职社联动——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劳动教育育人成效显著

作者:谢炳冲 陈海斌 王永固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3-05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培养面临挑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采取措施的时候,从而避免青少年学生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的现象。

面对挑战,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突破诸多障碍和资源瓶颈,自2012年率先推进劳动教育培养现代工匠的教育实验。

经过8年探索与实践,项目团队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创新了“六方协同,德能兼修,职社联动”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成效显着、特色鲜明。8年来,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劳动教育培育“新瓯匠”人才获得家长、公司用人单位和社会居民高度评价,教研成果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和温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案例入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社区学校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乡镇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得到主流媒体报道,为职教劳动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应局:

直面劳动教育短板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经过缜密调查研究发现,部分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存在叁个问题:第一,全社会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机制有待完善;第二,劳动品德与劳动能力融合兼修的教育模式有待形成;第叁,学生参与基层社区的劳动活动有待增加。

面对这些问题,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精准施策,一一补齐短板,从而点燃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火种。

破局:

精准施策解决难题

——项目组率先试点政府部门、群团、学校、公司、社区和家庭六方参与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发挥政府部门政策保障、群团资源供给、学校教学创新、公司与社区服务提供以及家庭配合支持的效能,解决劳动教育体系和资源条块分割的问题。

项目组积极构建政府部门、群团、学校、公司、社区和家庭“六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第一,瑞安市政府部门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面向公司采购学生公司实践劳动服务;第二,市工商联、文化馆、文联和非遗办四个群团开放劳动教育资源与服务,提供公司生产、爱国教育、民间艺术、鼓词非遗等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第叁,学校围绕劳动品德和劳动能力融合发展,开发生活、生产、服务和创造四种劳动主题课程;第四,公司提供职业体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生产性劳动资源与服务;第五,街道社区通过新居民学堂和乡村文化礼堂提供妇女与老年人培训、文艺义演等服务性劳动;第六,家庭配合学校引导学生承担和参与家庭义务劳动,提升学生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

——建设校内外叁类劳动教育基地,开发四个劳动教育主题课程,构建劳动品德与劳动能力融合兼修的新型教育模式,破解了劳动教育课本化和表面化问题。

项目组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叁种劳动品德养成以及生活、生产、服务和创造四种劳动能力发展,开展四方面工作。第一,建设志愿者服务、生产性劳动和创新创业叁类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其中,志愿者服务基地提供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公益服务和专业精准服务;生产性劳动基地通过专业教学、兴趣小组、技能比武、实习实训开展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劳动基地提供“体验、实践、孵化”于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服务。第二,开发生活、生产、服务和创造四类劳动教育主题课程,以劳模和工匠案例为导引、以任务活动为载体,开发“家庭义务劳动”“身边的劳动模范”“新瓯匠成长”“温州鼓词非遗传承”等选择性课程。第叁,开展劳动品德与劳动能力融合兼修的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实践“一环五步”体验式行动教学策略,包括劳模故事分享、行业工匠展技艺、多彩劳动竞赛、社会服务劳动、劳动成果展示五个环节。第四,实施劳动学分制量化评价方案。采用“基本学分+拓展学分+附加学分”叁种学分考核,其中,基本学分考核学生的义务劳动和家务劳动,拓展学分考核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服务劳动,附加学分考核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和劳动表彰;采用班主任、专业部和教务处叁级审核制和成长档案制。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推进的劳动教育行动,破解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的问题。

项目组实施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推进的劳动教育行动。不仅组织学生走进数十个街道社区,开展社区劳动教育活动,为城市新居民开展文化培训、为街道社区提供妇女和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乡村文化礼堂开展义演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形象设计、电器维修和老年护理等志愿服务活动,而且社区教育为学生提供走出校园与家庭的劳动场域,评选社区劳动教育先进模范,引导学生在社区劳动中体验和养成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发展学生的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能力,激励学生形成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的精神。

解题:

叁大创新成效喜人

——“多方参与”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创新。

本项目率先试点政府部门、群团、学校、公司、社区和家庭“六方协同”劳动教育机制。参与本项目的政府部门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群团组织负责协调和开放劳动教育资源,学校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与组织劳动教育活动,公司提供生产性劳动教育服务,社区提供服务性劳动服务,家庭提供生活性劳动服务。“多方参与”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有效整合了政府部门、群团、公司、社区和家庭的劳动教育资源,实现了多方共抓共管和资源有效融合的新局面。

——“德能兼修”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德”和“能”是劳动教育目标的两大构成部分。“德”包含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优良品德,“能”包含生活、生产、服务和创造四种劳动能力。本项目构建了“德能兼修”的主题活动教学新模式,在生活、生产、服务和创造主题活动中,采用“一环五步”体验式行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决策、实践、拓展、评价”五个环节,发展学生的劳动品德和劳动能力。基于此,本项目坚持德育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并重,德性课程与能力课程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职社联动”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创新。

职业教育不可能独立完成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社区教育能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社会基层实践的场域与资源。本项目借助社区教育学校,在市区街道社区的新居民学堂开展新居民文明礼仪以及妇女与老年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在乡村文化礼堂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在国旗展览馆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宣讲。项目借助社区教育为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提供了场域和资源,为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教育目标达成起到“催化”作用。

叁大创新不仅为新时代的职业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且通过劳动实践,内化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善劳动、强技能”的“新瓯匠”,社会满意度极高。

经全样本调查(近5年),学生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6300人次,参与公司生产性劳动2万余人次,参加创造性劳动4500余人次;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别奖9项、省级奖28项和市级奖218项,获得健美操团体、温州鼓词非遗项目等国家级别团体奖励。经第叁方评估,公司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具有很好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多名毕业生成为市级劳动模范,造就了一批劳动素养优秀的“新瓯匠”。家长和社区人员普遍认为,在校生承担家务劳动和社区公益劳动的意愿与能力均明显变强。

此外,本成果入选浙江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获得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温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浙江省职业教育优秀案例两项,获得浙江省教学能力竞赛奖3项。已建成劳动教育选择性课程5门,出版教材6部,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完成单位入选浙江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浙江省名校项目、浙江省“双高”学校、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校和浙江省现代化成人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提供了一批劳动教育政策制定的“活素材”,全国示范效应明显。本项目实施的“多方参与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在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在全国多地市得到推广。“基于德能兼修的温州鼓词非遗传承劳动教育作品”在苏州、杭州、台北等全国多地展演,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周上展示,成为中职学校劳动教育传承非遗项目的一张“金名片”。“职社联动的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提升了完成单位社区学校的内涵与质量,支持社区学校入选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乡镇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学校。

8年的探索与实践,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劳动育人实践给人深刻启迪。面向未来,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正在以“对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全面梳理、深化,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绽放青春光彩。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