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阳带领顺美刺绣团队讨论纹样设计。学校供图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顺绣’的第十二代传承人,我看过家人飞针走线做着绣活,也感受过因缺少品牌影响力和创造力而对家乡刺绣经济发展的制约。作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高职生,我认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坚守也需要创新,正是有了学校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导和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我才能实现创业梦想。”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若阳
2019年10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顺美刺绣团队带着他们的项目《守艺人》来到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舞台上,经过激烈争夺,最终获得了国赛银奖的优异成绩。
团队创始人王若阳是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顺绣家族传人,拥有多年刺绣学习、整理、设计与制作经验,考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后,她认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按照“必修+拓展”“专业+项目”的学习实践要求,系统接受了“通识教育—孵化教育—实战教育”叁阶段递进式双创人才培养。受益于完善的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从项目培育、大赛遴选、项目训练到创业实战的进阶式创业实践的教育教学体系,王若阳萌生了结合自己的设计专业知识,重新发展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顺绣”的想法。她试着把自己的初步设想告诉了辅导员和创业课老师,她坚信,刺绣作为一种传统工艺,许多技艺是机器代替不了的,因此她想通过“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的思路,将沉淀在历史中的传统刺绣手工艺之美,通过“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高校(产物研发中心)+公司(数据平台)+绣娘(产物制造)”四位一体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使“顺绣”文化能够再放光彩。
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与大力支持。初期,学校不仅在先锋众创空间为其提供成立顺美刺绣传习社的场地,还派出5名专业课教师和2名创业指导教师作为帮扶技术团队,牵头与河南多所高校联系成立导师团队,帮她理清思路、建立创业团队、寻找绣样、丰富原创力量以及打开市场。在最困难时期,学校又为她的团队免费提供了8万元种子孵化经费和200平方米设计与生产场地。“正是学校全力以赴孵化顺绣项目,才使我们找到了创业的正确方向,走上了正轨。”王若阳说,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就推出自主品牌“顺美刺绣”,组建顺美刺绣团队,带领团队搜集了近万个来自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的民间传统绣品,不仅对汉族民间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也开发了顺美刺绣滨笔。同时,学校也发动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帮助顺美刺绣团队建立纹样数据系统和手工艺者数据库,库内累计收录5000多种汉族传统纹样和近300名绣工以及他们擅长的技艺。
“我的初衷是‘弘扬中原刺绣,创意服务绣娘’,在保护好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带动周边农村闲置劳动力,为经济困难家庭实现增收。”王若阳说,小小绣花针,指尖大乾坤,就这样,顺美刺绣一手对接国际时装舞台,一手牵动乡镇绣娘,实现了从线上平台设计到订单的对接,将国际设计师、乡镇绣工、知名品牌、商场、用户等每一个维度相连接,创建顺美刺绣自主品牌,打造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和东方美学文化的传承和赋能平台。同时,顺美刺绣复刻的“彩色绸刺绣人物百褶马面裙”和“锻底包花绣云肩”等也被当地博物馆收藏。
王若阳带领的顺美刺绣团队,只是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过去十年当中,学校在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医疗卫生和公益创业等领域孵化各类项目200多项,并建成校外双创合作基地4个、校内双创平台8个,开展创业培训120余场,参与培训学生达2万余人,扶持创业学生285人,提供扶持资金386万余元。作为全国优质校、双高校,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育并举”,着力推进“叁全育人”,以培养“就业有实力,工作有活力,发展有潜力,创业有能力,做人有魅力”的高素质人才为育人目标,秉持“人人都是可塑之才,个个都成能工巧匠”育人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双创体制机制,注重课程体系化设计,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厚培双创文化沃土,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更多的学生敢创业、愿创业、能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