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专破解农村中职发展之困——从“不愿来”到“慕名来”

作者:阳锡叶 通讯员 谭尔豪 龚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6-22


10多年前,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是靠层层责任捆绑“劝”来的:2010年开学时,学校迎来1326名新生,两个月之内走了200多人,仅有1123名学生留下;3年后完成学业的仅剩下847人。

现在,学校已经连续5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2020年秋季招生,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学校的1800个学位就被抢空。

从“不愿来”到“慕名来”,该校“成功突围”,破解了“叁大难”:招生难——“花钱都请不来学生”,师资难——“专业教师数量少、教学差”,发展难——“学校没特色,学生没出路”。

紧盯“出口”——

以“人才提质”化解“招生之难”

“以前靠的是挨家挨户上门去招生,甚至到了要帮学生家长干农活的地步。”回忆当初的招生难,桃源职中招生与就业科科长张宏清仍很感慨,又是“干农活”,又是“被狗追”,最后依然收效甚微。

家长对学校认可度较低,其重要因素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毕业之后“没出路”。该校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只有“把学生教好”,才能树立好口碑。

以德为先,是该校改变学生的第一步。2014年,学校引进“德育银行”动态德育评价管理系统。“德育银行”专注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真正做到校风校纪“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控制、规范和引导,班风、学风、校风有了明显好转。

“德育银行”数据统计显示,学校违纪人数逐年下降,2017年违纪人数176人,占当时在校生人数的4.18%,而2020年这一比例已低于1%。

课堂改革,是该校改变学生的第二步。针对中职生特点,该校积极倡导“快乐课堂”模式,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趣味性、实效性——重组文化基础课内容,以学生所学专业所需为依据,各教研组对技能班语数外教材全部进行重编;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以现代农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4个国家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为代表,重构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让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创新技能理论学习方法,创设“目标任务教学法”,教师将每个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细分成一个个目标任务,要求学生必须一个个达成。

“改变”带来的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上升。近3年,该校毕业生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比例达98%以上,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近10年,该校学生共获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叁等奖6项,省赛一等奖34项、二等奖53项、叁等奖56项。该校对口升学方面的成绩同样十分“亮眼”,2020年本科录取306人,录取率稳居全省第一。

紧抓师资——

以“苦练内功”锻造“王牌之师”

桃源职中由一所普通高中改制而来,后相继并入4所职校,其师资班底多为普通中小学教师,专业教师寥寥无几,教师队伍是一支典型的“杂牌军”。如何把这一支七拼八凑的“杂牌军”打造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王牌之师”?

“给教师培训,学校是真舍得花钱。”在桃源职中,这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校长杨亚更是表态:“只要收到培训通知,一定要派教师参加,绝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近年来,该校专业课教师赴公司培训锻炼率达100%,培养了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2020年,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达161人,其中市级优秀“双师型”教师59人。

该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是下了大力气,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采取“老带新、高带低”——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一位师傅。2020年,有122对师徒结对成功。

“师徒结对”不算新鲜事,但该校把这项常规工作做得很细,一个字——“磨”。

杜兰波是学校电子专业学科带头人,以其名字命名的“常德市杜兰波技能大师工作室”早已名声在外,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从不含糊。“语言不行磨语言,设计不行磨设计,操作不行磨操作,互动不行磨互动,直到磨上路、磨出彩。”有一个徒弟因为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杜兰波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开始讲起,“一个月不合格就讲一个月,一学期不合格就讲一个学期”,直到达标才能站上讲台。杜兰波前后带过的5个徒弟,现在都能独当一面,成为新教师的师傅。

除了“磨”,青年教师还要参加新秀赛、挑战赛、公开赛……近3年来,学校共评选出45名“教坛新秀”。2020年,来校仅3年的刘佳敏已经作为队长,带队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杂牌军”变成了“王牌军”。全校现有在岗教师368人,其中省市县学科(专业)带头人4人、省市县骨干教师14人;近3年成立名师工作室5个、班主任工作室2个、课题研究团队13个、创客工作室1个、大师工作室1个。

紧贴地方——

以“专业升级”服务“产业之需”

在桃源职中创办之初,学校只开设了水产养殖、林果种植、会计3个专业。专业升级如何对接产业之需?学校走过了一段边摸索边实践的成长路。

“破局”首先从涉农专业开始。桃源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但过去,涉农专业曾一度“连一个班都招不满”。

“要转型,农业大县不能没有自己的农业人才。”该校副校长钟桂宏说,从2011年起,学校开始革新发展,第一个着手的就是涉农专业。

水稻产业、茶叶产业、烟叶产业是桃源县叁大农业支柱,为适应产业需要,学校开设了面向叁大产业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同时新增园林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3个专业,组成现代农业专业群,变单一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为综合发展,并实施“基地+学校”的双主体育人模式。

以当地茶叶产业为例。该校与湖南古洞春农业集团共建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带动桃源县大叶茶产业发展,打造“桃源红”茶叶品牌,茶园面积由原来的2万多亩发展到9万多亩,相关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创产值10亿元。

再就是引进公司激活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群起源于该校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的家用电器维修专业,“那时几台洗衣机、电风扇就能满足所需”。但随着时代发展,粗放式的培养模式最终走向没落。

2012年,一大批电子信息科技公司入驻桃源。该校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公司,依托公司资源,学校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起一座拥有16个实训室、5个专业机房,实训设备总额超600万元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同时,该校还与叁特机械、迪文科技、兴为通电子等8家大中型公司合作开办了16个“冠名班”,为公司定向输送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还有就是盘活资源。过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本专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出去都是上生产线。”为改变这种状况,该校引入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源刺绣”。至2019年底,学校与桃源刺绣项目合作方湖南翦伯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传统摆件、围巾、团扇、晚宴包及健康复古保健茶枕等5个系列产物,学生作品约120件,估值约10万元。

10年来,桃源职中专业建设大大加强,已经形成“四足鼎立,各具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共有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湖南省示范特色专业1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个、湖南省精品课程4门。

现在,桃源职中即将搬进投资6亿元的新校区。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