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破解中小微公司人才需求难题

作者:谭春霞 戴欣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6-22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着力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至今已分3批建设了562个试点项目,有效推动了行业公司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现了产业需求引领专业设置、职业标准引领教学内容、生产过程引领教学过程,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如试点多以与大型知名公司的合作为基础,人才输出向中小公司的渗透较弱;重视培养“一技专长”,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校企联合培养弹性教学的需求,难以建立起一套既满足学生成长个性化需求又符合学业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等。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立项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面向中小微公司积极探索“一对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一套可借鉴、可示范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搭建“一个专业”对 “多个公司”的合作平台

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惠共赢”的产教融合发展理念,依托优势专业携手行业龙头公司,联合区域内多家中小微公司成立跨公司联盟,采用“一个专业”对接“多家公司”的形式,构建实体化、加盟制的共享平台,探索实践“1+狈”协同模式的现代学徒制。该模式将中小微公司“抱团”合作,聚集跨公司的个性化优势资源,有效解决单个中小微公司“势单力薄”、独立开展校企合作难等问题,实现“1+1&驳迟;2”的资源倍增效应,面向中小微公司集群批量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实践中,以理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为运作机制,以公司“学徒培养专项”和学校“生均培养经费”双渠道经费为运行保障,建立平台建设、薪酬奖励、教学管理、师徒管理等系列制度,建设实体化的实训工坊,明确公司的育人主体地位。依托跨公司联盟的校企合作形式,由学校和公司联合发布导师遴选标准和实施方案,组建学业导师库和公司师傅库,并通过师生互选、双向选择建立无界化的学徒制导师团,校企双方导师联合指导学生技能学习和岗位实践。

建立“一名学徒”对 “多个岗位”的组织机制

通过“招生即招工、入学准员工、毕业即就业”组建学徒制“创新班”,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在招生前,通过与合作公司共同研讨,形成招生方案,制定符合高职学生入学要求和公司准员工标准的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在录取后,组建“学徒制班”,实施项目化、导师制教学。在毕业入职公司后享受公司提供的人才津贴和晋升政策。

“创新班”建立了关系紧密的现代契约,即校企生叁方共同签订“培养协议”,同时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利益,重点明确了学生的学徒身份和准员工的权利。此外,校企双方进一步明确在培养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管理细则”“学徒制导师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覆盖现代学徒制培养全过程。根据学徒职业成长规律,将学生在校3年的实践学习解构为四大实践模块,分别是第一学期为期两周的职业素养导入模块,第二、叁、四学期为期两周的操作见习模块,自主安排240学时的弹性实习模块,以及第五、六学期为期10个月的独立顶岗实习模块,从初阶学徒到中阶学徒再到高阶学徒,逐级实现学徒学习成长的循序渐进。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针对跨公司联盟中不同公司的业务特点,统筹不同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多岗位的综合实操能力,切实解决中小微公司自身无法培养但对多岗位、多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有迫切需求的难题。

探索“一门课程”对 “多个场所”的教学形态

根据岗位特征和工作内容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培养要求,重构“专项综合交叉、能力循环提升”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开发一定学时的弹性专项训练模块,按照不同公司任务载体多场所分段弹性实施,部分课程实施由学徒自主选择授课时间、公司、场所和方式。如酒店管理专业遵循学徒成长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弹性教学课程模块,设置了“分方式、分岗位、分阶段、分方向”弹性选择公司授课、网络授课、自主学习、学分互认等课程学习形式,有效解决了公司弹性实习安排的不确定性和理论教学安排的计划性之间的冲突。

针对学徒制课程的教学实施特点,校企联合开发适应学徒制弹性教学的活页式、工作式等新形态教材,优化设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拓展专业方向课程等课程模块。着重将公司生产任务转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入职业、岗位、实践等元素,丰富课堂教学生态。

构建“一套标准”对 “多元评价”的评价体系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一体化设计系列专业课程标准,规范学徒制毕业资格的刚性要求,将学徒的“项目导师制”成果、岗位实践及职业素养养成等过程进行量化,建立积分考核标准,综合评价学徒的学习成效。同时,建立学徒的学业鉴定、岗位考核、成果认定、素养积分等多元化评价系统,按照课程标准,针对职业岗位共性要求和不同公司的业务、规范和文化等个性因素,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

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积分考核为核心,将学徒的跟师业绩、学科技能竞赛获奖、项目成果以及职业资格考取等作为积分项,将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等行为作为扣分项,以积分形式体现学徒的学习成果。以积分系统为基础,设置校企互认的学徒“星级”评定制度,将学徒的“星级”评定作为其校内评优评奖和毕业后公司薪资与晋升的依据,同时把学徒的“星级”评定与带徒师傅业绩相挂钩,充分发挥积分奖惩的目标指引、过程激励作用,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

“一对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效借鉴了德国“跨公司培训中心”的理念与做法,以中小微公司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关键,面向公司集群、依托中小微公司能提供的综合岗位环境,培养目标向复合型转变,教学场所向多公司转变,教学管理向弹性组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做中学、学中做”向“做中研、研中创”转变,在校企联合培养体制机制、工学交替教学组织以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养养成等方面形成有效突破,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适应性,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多元实践提供了“范式”和“样本”。

(作者谭春霞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戴欣平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