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基本路径。基于产业链来谋划发展职业教育,才能让职业教育内生于经济社会,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败。为着力破解“校热企冷”“企热教师冷”等难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高质量供给作为发展重心,通过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通人才需求链和供应链,推动职业教育促进就业、适应产业、服务行业、引领业态。
产教脱节难以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学科知识,而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岗位需求。岗位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是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这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源于产业改革发展的需求,而非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
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是适应性强不强、与需求的对接到不到位。只有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才能更好地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否则,只能培养出与时代、产业脱节,缺乏实操能力的“读书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供给侧,职业教育急需主动求变,以高质量的教育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回应发展需要,破解职业教育和行业公司发展脱节、教育标准滞后于公司标准、教学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的问题。
自2006年以来,深职院主动出击,回应区域发展、产业变革、技术创新,“破壁”传统职业教育“内循环”,联姻华为等世界500强公司或行业领军公司,共建一所特色产业学院。学校紧盯产业链条、公司需求、社会急需、政策框架、技术前沿,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目标精准对接动态化的市场需求。
“九个共同”力促校企全方位协同
深圳的产业已升级换代为以高科技为核心的产业,领军公司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源头,能敏锐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用人新标准。深职院与世界500强公司或行业领军公司强强联合,通过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建设高水平专业、开发课程标准等“九个共同”,校企全方位协同,实现互利共赢。
保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根本在党建,深职院通过党建引领校企全方位合作,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方法。工匠之师才能育工匠之才,校企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建立教师互派机制,共同制定教师招聘标准,构建校企双主体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等,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公司派优秀工程师、技术技能大师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并指导开展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学校教师到公司参与项目实践及技术研发,强化内功。
校企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双方共同研究专业设置标准,共同打造专业方向与内容,与华为、础搁惭合作建设两大高水平专业群。校企共同将行业公司最认可的用人标准,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锚”,把公司技术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等融入课程内容,形成教学资源,学校联合公司开发1000多个培训包、50部教材,用最新的实用课程培养公司需要的毕业生。校企共同开发认证证书,将证书的标准和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嵌入质量评价体系,学生毕业即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上岗就业。
校企共同开设订单式培养的精英班、现代学徒制班,共同制定学生选拔标准、人才培养目标等,校企协同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产业链培养“来即能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共同设立研发中心,主要面向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开展应用研发,帮助公司解决技术难题;师生在研发中心保持知识、技术始终站在公司应用的最前沿。校企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建集实训教学、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为一体的跨界学习中心,引导学生打破产业界限创新创业。校企共同“走出去”,学校与华为、招商局等公司,在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5个培训中心,校企携手通过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新标准、新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授之以渔”,为“走出去”的中国公司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
得益于“九个共同”的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深职院培养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以上,超过10%的专科生进入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公司就业。学校、华为共同探索的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组合拳促职业教育走上提质培优快车道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仅要着力推进教育改革,更要打出教育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多重迭加的“组合拳”。在政策协同、要素融合中,形成学校、政府、公司与行业齐心协力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机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通过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给产业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
学校重育人,公司重效益,产教深度融合不是高职院校向公司、产业的“单向请求”,应是校企双方的互利互惠。当前,有些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实训设备老旧,学校没自信,教师没底气。高职院校的举办方要下大决心给予投入,通过购置或接受公司捐赠新实习实训设备,使校企合作具备更好的硬件基础,赢得公司对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视与主动。
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前提。获得高质量毕业生、良好社会培训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公司参与校企合作的叁大内驱力。高职院校一定要围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需求,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办出高质量,以自身的高水平教师、毕业生和研发成果,赢得公司青睐。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是双方的,甚至是多方的,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在洽谈合作时,各方要把合作中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难题全部摆出来,协议要尽可能详尽,对各方的责权利要尽可能清晰,摸清彼此核心需求,探索互利共赢的办法。
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政府出台制度甚至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用制度为产教深度融合保驾护航。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主动为校企合作当好“红娘”,如政府要大力推行“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政府职能部门资助公司各类重大项目时,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公司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公司。高职院校还应成立校企合作决策咨询委员会。
(作者 许建领 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