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社区,让学生增强信念跟党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构建学校思想、教育、学业、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德育新空间,探索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新模式,以“学+”模式多角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环境。
“学+研”
用好“家门口的教科书”
学校坚持把赣南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文化、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融入学生社区。以学生宿舍院落为单位,建设“一院一主题”宿舍文化,构建风格化、多样化的主题育人长廊,对学生实施“沉浸式”教育,增进文化育人实效。
从《清平乐·会昌》到《忆红四军到兴国》,从《红土地上的“望夫石”》到《八子参军》,从《毛泽东作兴国调查》到《马前托孤》……在学生社区举办的思政讲堂上,讲述资料全部取材于革命先辈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留下的壮烈诗篇、英勇故事和红色歌谣,学生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中,感受时空交错中的情感对话和心灵碰撞,倍感亲切又感慨万千。
在建设中,学校特别注重将具有校本文化特色的攀岩文化与地勘文化、本地域文化特色的客家文化、工匠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让文化氛围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以优秀的文化激励人、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成为激励学生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和源泉。
“学+做”
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
学生宿舍楼下就是功能完备的“一站式学生办事大厅”,学籍、资助、档案、后勤、收费、就业等办事项目全部“一站式”搞定,通过资源整合、服务下沉、窗口前移,缩减学生来回奔波与部门协调的时间和环节,达到“至多跑一次”的效果,这是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我为师生办实事”中解决的实事之一。
学校以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提案为基础,围绕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广泛征集“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梳理出校级层面19个项目,二级学院、部门层面12个项目,内容涵盖教风学风建设、信息化建设、就业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校园环境、学生住宿条件等。学校通过认真筛选和分析研判,逐一梳理有效项目,明确具体举措、工作成效、完成时间及责任人,力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师生关切,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深度结合,将“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践行初心使命的现实检验。
增加学校医务所齿光机检查项目、增加图书馆自习室插座数量、为章贡校区女生宿舍加装魔术贴纱窗、建立“专升本”学生联系平台等一批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师生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际成效。
“学+践”
实施“零距离教育”
在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对接人,以“一对多”的形式联系宿舍进行“零距离”对接服务工作,以“党建进宿舍”活动发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朋辈优势,影响和带动身边广大青年团员树立良好院风、班风、舍风、学风,进而提高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是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优势做好思政工作的一项举措。
学校在学生社区设立大学生德育中心、大学生美育中心、大学生体育中心、大学生文化书屋、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常态化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思想领航项目”;设立党员服务站,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学生工作研究,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实施“队伍提升项目”;建设“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为学生常态化提供党建团建、学生事务、公共事务等咨询服务,实施“一线服务项目”;建设“一院一主题”宿舍文化,以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自信,实施“文化浸润项目”。
通过以上四大项目的实施,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中实现“零距离教育”,实现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块嵌合,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和需求,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思政工作的高地、服务管理学生的基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园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