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面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双高”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汽车人才培养生态重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汽车人才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服务了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人工智能校园系统,构建汽车人才培养智能化生态
学院2019年1月启用智能校园系统,先后建设智课堂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应用平台、“叁可视一精准”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信息化平台、科研管理平台等,逐步推进全校办学行为各类数据的源头、实时、伴随采集的工作,为学校各部门和教师与学生提供数据查询与统计、信息反馈,及时发布预警,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潜在问题。学院依托自主研发的科学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智慧科研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的科研团队组建、高效率的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的项目数据处理、全方位的科研成果统计,是传统科研管理方式向新型科研管理方式转变的重大创新,是高效科研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学院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学校改革发展的融合创新,助推学校由“教育信息化”向“信息化教育”转型发展,带动全校信息化综合水平全面提升,构建汽车人才培养智能化生态。
建设汽车领域创新团队,创新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学院联合汽车领域领军公司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组建新能源汽车测试、车路协同测试、线控底盘测试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团队3个,推动由点及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学院打造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汽车痴搁智慧教育教学平台,建设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虚拟实验室,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叁教”改革,推进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实训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学院立足于汽车新技术与新方向的复合发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卓越、人工智能技术精通并且面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等领域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实现常规能源向新能源、人工驾驶向智能驾驶、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的转变,为提高株洲及湖南整个汽车行业的科技化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助力汽车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学院立足于汽车产业新发展新业态,与宝马、保时捷、比亚迪、北汽等汽车公司合作,建设“一站两所叁中心”,即:院士专家工作站、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研究所、立方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中心、湖南智能驾驶实验中心和北京汽车(中南地区)技术服务中心等高新技术研发平台。“一站两所叁中心”对接汽车各个领域前沿技术,深度参与汽车公司智能化技术改造,着力推动燃油发动机向新能源、传统车辆向智能化车辆的“两个转型”,全面助推汽车技术升级、产物升级、产业链升级,促进汽车公司技术升级改造以及应用成果转化,为汽车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更新提供技术支撑。学院依托科研团队形成一批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开展技术攻关41项、一线技术服务110余项,共同申报教育部门重大攻关项目两项,申报省部级项目50余项,授权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达16项。
建设多方协同推进机制,提升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校、公司、研究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的新机制,将政府部门政策信息、产业集聚导向、公司支持资源、科研服务力量融入汽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升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质量;对接汽车产业升级发展的需求,打造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共享型实训平台。学校拥有131个校企共建实训室,打造21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智能控制技术3个国家级别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1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国家级别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制定了两个汽车国际化教学标准、7套“1+齿”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近20个汽车培训标准。学院力求破除专业壁垒,促进5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同汽车类专业的交叉融合,实现人工智能与汽车学科的交叉螺旋式发展,从而构建“人工智能+”的新兴复合型汽车专业群。学院依托云计算技术追踪汽车产业链动态,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将汽车类专业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建设、课程管理等环节融合于汽车产业链中,为汽车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实现平台和载体,保证汽车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罗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