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北门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与北控水务集团深度合作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在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立足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特点,以“教学的学术”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的和谐共生理论为指导,以产教融合型实践平台为载体,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坚持“科研引领行业、技术服务公司、规划指导职业”的理念,形成了引领行业、长入公司、融入职业的“叁业共生”式教师综合能力提升路径。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叁业共生”式教师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成效显着,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示范效应明显。
产教融合型平台作用凸显
学院根据产业市场、行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多年来与公司在产教融合方面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技术为切入点,切中产教双方对技术的共同需求,架起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桥梁,搭建了近20个“五位一体”的技术和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公司员工提供了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校企之间人员交流和共享已成为常态。环保类专业 80%左右的教师参与了教学平台和协同教学平台的实践活动,参与公司、行业实践的时间由以前的1月/年,提升到3月/年;参与协同教学平台工作时间由以前的0.5月/年,提升到3月/年。
提升教师“引领行业”能力
学院确定了“技术研究+政策研究”双向并行的路径,培养教师把握前沿技术和理论、熟悉新政策的能力,并逐渐树立技术自信,让教师在引领行业发展的队伍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多名教师成长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专家、省级行业专家,其中多人为湖南省“121人才”、长沙市颁类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多名专家研发了新型技术,修订了行业法规,申报了技术专利;开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专业(环境信息技术专业)和多个专业教学标准。研发的行业领先技术与专利中3项成功在本行业进行了产业化,创造了978万元的经济效益;主持修订了《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编制了长江经济带“叁线一单”实施方案,湖南省“叁线一单”岸线生态环境分类管控与水环境质量底线等成果均已在全省推广。
构建教师“长入公司”的有效路径
学院确定了“以动力激发促行动”的策略,对接真实岗位需要,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技术操作、服务以及成果转化的能力。
教师首先利用技术优势,帮助公司引进新的技术项目,开展技术转化,获得公司的信任,激发教师下公司的动力;再承接公司技术服务项目,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帮公司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激发教师技术服务公司的动力;同时让教师获得更多机会下公司参与生产实践,熟悉公司岗位技术要求、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等,快速成长为公司技术操作能手,成为公司可依赖的人力资源,激发教师深入公司的动力。学院构建了“下公司—服务公司—成为公司兼职员工”的有效“长入公司”路径。
50余名教师成为了公司长期聘任的技术指导专家,60余名教师成为了公司的技术能手,年均为公司提供20余项技术服务,帮助公司节水、节电、节煤,减少了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为公司创造的经济效益达到了6亿多元。学院承接的公司技术服务项目总额超过1000万元/年、技术研发项目总额800余万元、技术培训交流项目超过3000万元/年,较实践之前提升了20余个百分点。
教师“双身份”有效融入职业发展规划
为打破高职教师局限于“教育人”的职业身份,学院提出了“教育人”和“行业人”双身份的理念,组建了教师职业发展指导团队。对新进校教师、新转岗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对处于职业发展迷茫期的教师进行职业方向引导。在对“教育人”和“行业人”身份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学院组建相关团队,通过平台开展研究、技术服务和教学改革。教师不仅上得了课堂,也下得了公司。学院建成了产、学、研“叁位一体”的教学团队6个,获得了省级生态环境工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称号,形成了能贯通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行业人力资源品牌。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