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中科院“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奖赛决赛暨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奖赛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李国杰面向现场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提出一个期待: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从事并行计算的科研和技术攻关,让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并行计算强国。
在他看来,并行计算不是阳春白雪,而是计算机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发展以并行计算为代表的软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硬件的不足。简单来说,就是“以软补硬”。
正如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所说,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硬件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但这些并行计算系统的应用及软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用好这些大国重器,解决并行计算的软件及应用问题,是摆在我国计算产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他同时表示,从计算领域过往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在计算人才的培养上是相对缺失的。推动并行计算应用的发展,要以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带动应用发展,努力构建从算法到软件再到应用的良好生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青年人才对并行计算开发与应用的兴趣。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说,计算人才短板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进一步普及,人才缺口更大,亟须更多的并行计算人才来加速信息技术的发展。
此次中科院主办的并行计算大赛上,就有不少高水平技术交叉型人才涌现。张云泉认为,一些成果质量远超预期,孵化出众多优秀的软件及应用,切实推动了一批基础软件及重要应用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让李国杰印象颇深的是兰州大学一支年轻的参赛队伍,结合新冠病毒肆虐的实际情况,通过一款自主研发软件,使用国产先进计算平台提出了一种应用设计方案,显示了并行计算可以缩短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制周期。
目前,这一成果已被国际生物信息学权威学术期刊《生物信息学简报》接收。这也成为此次大赛推动应用发展的鲜活证明,还有一些优秀成果已经进入到商业的孵化和转化阶段,有些已经得到国内的软件着作权。
比如,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年轻队伍,提交了采用自主研发的颗粒两相流直接数值模拟软件笔贵濒辞飞蝉,其拥有大规模计算能力,可对十亿以上的网格加百万以上的颗粒系统进行计算。目前,该软件已经取得国家版权局的软件着作权登记,是目前该领域最先进的几款软件之一。
李国杰感慨:“好的算法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甚至带动一个产业。”
中科曙光李斌博士就提到,此次大赛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尖端的科研前沿也包括生产的大型仿真。比如,来自中国科大的参赛团队,就提供了通用的材料模拟软件,通过出色的算法和全新的加速卡硬件,希望让自主研发的软件走向普及,未来该软件也会在相关计算中心实现部署。
作为大奖赛评审委员会主席,迟学斌承认,从赛题到真正的商业软件,的确还有一段路要走。现有的商业化软件也都诞生于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打磨才推向市场。
不过他同时表示,一款出色的商业软件的诞生不能仅依赖于商业公司,更需要来自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中科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搭起这样的大赛平台,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对现有的软件生态形成认知,也希望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支持软件的发展。
“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真正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中国的计算机事业中来,补齐软件和应用短板,进一步完善我国先进计算产业生态,为我国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的应用生态建设添砖加瓦。”迟学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