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下午,麻豆视频app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分论坛叁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论坛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承办。会议聚焦“教育科技强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题,邀请17位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公司的领导专家做专题报告。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等出席。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代鲁昕会长作题为“教育科技强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十叁五”十个方面成就、“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他指出,高质量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专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是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完成八项任务,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建立系统思维。叁是重塑知识结构。四是增强数字能力。五是着眼未来技术。六是构建未来技能。七是坚定职教类型。八是立足终身学习。
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阐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个重点问题。他提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来明确职业教育承载的责任和使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要导向“教好”、“学好”、“管好”、“用好”;要系统梳理,为国际社会贡献职业教育治理的中国方案,用科研讲好中国职教故事;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要加快弥补国家资格框架研究和学习成果认定转换的短板。
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作题为”数智化的未来图景——基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思考“的报告。他指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是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加之数字化、智能化要素,对未来教育及学校形态将带来结构性变革。其变革的核心,一方面,是向平台化发展,建立基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架构的开放知识源和实践场,另一方面,要通过智慧学习工场的方式,解决学习者的能力发展问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在动力、学科、结构、形态四个方面寻求创新方向。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介绍了山东省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举措与经验:一是落实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通过建立体系通道,打通学业晋升路径,增加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吸引力。二是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干事创业动力,是提高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叁是打开校门,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是保持职业教育生命力的根本。四是请进来、走出去、再提升,是塑造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五是整体设计、协同联动,是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保障。
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时宁国以“把握发展大势 践行时代使命 奋力谱写甘肃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为题,系统阐释了打造“技能甘肃”的四个创新,即注重品牌塑造、突出资源整合、重写“生产函数”、强调向西开放,以及“技能甘肃”的三方面特色,即着眼于类型教育,着力构建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着眼于提质培优,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着眼于增值赋能,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度。下一阶段,甘肃省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重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鸿研究员,以“理念先行,高端站位 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为题,梳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双高计划”的引领推动作用,他表示,在“双高”建设方面,要以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引领“双高”建设,以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贯穿“双高”建设各个环节,以提升质量为重点推进“双高”建设。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激发了很多国家提升年轻人就业能力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有色金属行业在海外的公司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设备操作维护、工矿厂区的基层管理、售后维修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相关行业公司积极探索,组织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在当地开展员工技能和工业汉语培训,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如筹建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赞比亚学习中心,培养了一批熟悉中国技术、产物和工艺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曾天山围绕赛证课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践作报告。他表示,赛证课融通培养是通过世赛、国赛等职业技能大赛高端引领,把比赛资源编成教学资源。以1+齿证书制度作为外部切入,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借鉴英国学徒制经验,总结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经验,及时将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持续改进实习实训。
枣庄学院党委书记曹胜强表示,枣庄学院在多个专业实践了“3+2”专科、“3+4”本科、春季高考本科等多种类型的贯通培养。把教学场景与生产场景相融合,建构集成化、智能化教学新场景,以场景引领实现人才能力养成。实施项目推进,以工程项目作为学习的新型驱动引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形态、师资能力的数智化重构,打造泛在、智慧、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形态。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校长陈晓斌表示,学校从类型定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发展、分类评价、服务面向等方面,将学校定位为特色型和应用技术型,强调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层次性、应用性、适应性、创新性和复合性。作为制造业公司举办的职业院校,推进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利益共生、发展共赢,形成了公司作为办学主体的鲜明特色。通过调研了解公司对人才的知识、能力、态度需求,针对叁教改革和产教融合,推动“双师型”教学团队与公司共同开发高质量的专业教材,构建本科育人范式。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丹中认为,要紧扣产业升级需求,找准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逻辑起点。突出一体化和协同化,把握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实施要点。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破解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改革难点。他提出,要在职业教育内部构成完整的层次体系,保证贯通培养的导向一致。应明确各阶段就业岗位类别、工作范畴、知识结构、毕业要求和职业能力的区分度,注重后阶段本科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要加强不同阶段教师的业务培训与交流,促进整体性、协同性育人能力提升。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马成荣认为,职业教育政策为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提供了顶层设计,在实践中共同培养的实现方式非常丰富。在设计的思路上,要处理好标准与质量问题、层次与目标问题,以及贯通学段与能力阶梯问题;在关键路径上,专业设置统筹规划,课程体系有机衔接,培养模式一以贯之,教育评价科学有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廖俊杰介绍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5项措施保障,即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享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教考分离过程性考核、单独编班教学开展标准建设。同时,就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享师资、共享实训基地、教考分离学分互认、单独编班教学等措施和共建质量标准等“高本衔接”培养的6项具体措施进行深入解读。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志东介绍了“双高院校”建设实践探索:一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二是聚焦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优化专业群布局。三是创新构建了“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四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五是政行企校共同建设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商科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六是完善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克勇认为,五年制高职是一体化发展的“典型范例”,其招生规模不断增长,内涵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升。五年制高职的作用“不可替代”,培养周期长、教学效率高、技能训练强、职业素养好,支撑高等教育普及,支撑现代职教体系,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他提出,未来应结合“十四五”规划,系统谋划五年制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联合优势,在长周期人才培养规律方面集中攻关,搭建更宽更广的交流平台。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表示,学校基于专业群建设“课岗育训中心”,实现“育训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立育训贯通的适配接口,服务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对接。利用南通“3+3+狈”特色产业布局推进与长叁角产业协同,共同打造“沪苏通跨江融合试验区”,助力实现长叁角核心产业链“四区”集聚发展。通过南通产教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集人才培养、人才媒体、人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构建满足公司、院校和学生需求的“一网叁端”云平台服务体系。
华晟经世运营总经理张煜表示,从产教融合角度,工场化学习解决的是怎样依托学校本体,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当中,营造实际的公司氛围,通过工程实践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人才评价标准方面,要培养符合国家、行业、公司要求的人才,公司和行业应该更多地参与到标准制定和评价过程中,改变学校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