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既关国计也是民生;技术技能,是立业之本,更承载着民族技艺的传承,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恰逢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新法修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若干政策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既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也饱含着社会各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
职业教育的历史成就与新形势下的时代使命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和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天然有着密切关联。职业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把职业教育看作“发展之果”,今天职业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产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一面镜子。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共同富裕、支撑构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贡献,背后是一部经济社会产业科技进步史,反映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把职业教育看作“发展动因”,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数以千万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为稳固农业基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储备人才、积蓄力量,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撑起全世界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正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十年来,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职业教育,被赋予更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更高的期待。放眼国际,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兴国家加大工业化进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国家“工业化”的“双向挤压”。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多个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的支撑。为此,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肩负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人才培养重任。
职业教育是民生工程,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职业教育用“一技之长”为贫困人口端牢就业饭碗,回应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斩断穷根,在当前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职业教育承担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扶上马送一程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
沿法律指引,答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时代之问
新职教法把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若干实践成果和重大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将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内涵、定义等明确写入法律,为职业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法律遵循。就“为谁培养人”而言,职业教育为强国建设培养人,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就“培养什么人”而言,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传承技术技能、具备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人才。新版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国家政策一脉相承,为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保驾护航。
在“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上,沿着新版职业教育法的指引,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和实践探索,回答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坚持重点突破、因地制宜、个性化分类培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需要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进一步凝聚共识;需要针对职业教育区域特点和学校差异,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精准施策;需要着眼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看到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潜力、成长路径,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个体发展的适应性,更好地为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营造环境、畅通渠道、铺平道路,真正让学生通过一技之长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聚焦数字化技术技能,筑牢职业教育知识底座
今天,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产业的重大变革,催生了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顺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对专业转型升级的需求,2021年,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对1349个专业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使专业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发生了变化。回答好“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培养”的时代之问,迫使我们需要回归技术的本质,着眼数字技术发展规律,重新思考和界定数字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核心问题和重点难点。
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就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做出了创新性论述,他指出,科学是技术的副产物,而不是相反。他认为,科学从技术当中构建自身;技术从科学和自身经验当中建立起来,被深深植入科学。两者不可分离、彼此依赖,以一种共生方式进化着,相互参与另一方的创造。这不仅颠覆了我们对技术的传统认知,把技术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揭示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重要规律:技术与科学的共生性,不能脱离科学知识谈技术技能。尤其是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不再是体力劳动的技能和简单重复性技能,不仅需要具备数字化动手能力、掌握数字化实操本领,还要厚植科学知识,构建数字化技术技能的知识体系,具备岗位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后劲,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做法来看,仍存在“重术轻道”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以及过度“技术技能化”的人才培养倾向。从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来看,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短板,严重制约着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而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类型定位来看,职业教育立足产业、面向场景、对接岗位,场景和岗位既包含对技术技能的显性要求,也包含隐性的科学知识作为底层逻辑。职业教育要想成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没有知识谈不上技能、更谈不上类型。这意味着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跳出技术看技术,着眼科学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共生关系,筑牢支撑数字化技术技能的知识底座,加快构建面向场景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
当然,在现实操作层面,面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基础教育阶段基础弱底子薄,以及职业教育自身知识体系缺失的矛盾和两难,补知识化短板,既面临“不知从何补起”的痛点,也面临“不知如何去补”的难点。职业教育的知识体系,不能是普通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简化版”,而是要聚焦数字化技术技能、构建场景引领、面向岗位的知识体系,这是一项系统性变革和重大工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在微观层面以叁教改革为抓手,重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坚持场景导入、思政引领,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兴趣、提振学习信心,还要充分借鉴普通教育尤其是双一流高校较为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借助公司行业、普通高校的专家力量,为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技术技能知识体系贡献智慧,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厚植科学知识基础的类型教育。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以科技创新为内涵的产业竞争,而产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劳动者素质竞争、数字化技术技能素养竞争。技能型社会建设已成“时代之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职业教育的历史成就,让我们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面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让我们更添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在新职教法的指引下,作为一名职教人,我们努力答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构筑职业教育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知识底座,为形成“人人出彩、技能强国”的发展局面、构建“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技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